明溪漱石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50章 北都崩解情景(附记)、蒋臣奏行钞法、捣钱造钞等,穿越必备:白话明季北略那点事,明溪漱石,十指文学网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北都崩解情景(附记)

崇祯末年,京城百姓心态浮躁,多持及时行乐、不计明日之态。无论贫富贵贱,各怀私心。当时有人说,一旦流寇迫近,我等即刻开门迎入。她们不仅心中暗藏此意,还公然如此谈论,可见局势已然呈现崩溃之象。

到了崇祯十六年(公元1643年)至十七年(公元1644年)之际,贼寇迫近京城,都城进入紧急戒备状态。皇帝动用内帑,拨付数万钱款,命各营千总分别领取分发给守城士兵,但士卒每人仅得二十钱。士兵领钱后,手指弹击铜钱,言道:“皇帝只求保住自己性命,命我等坚守城池,这点钱仅够买五六块烧饼罢了。”此后,宫内再无钱款下发,转而向京城富户征募资金以供养军队,规定凡家里有百银以上资产的,需捐银五钱;甚至妓院亦需缴纳五钱。皇帝说:“一家妓院之中岂无二三妓女,此类人家理应能出五钱。”如此一来,民心愈发离散,守城之事自然难以维系。

众人议论纷纷,认为皇帝欲保全江山社稷,却连妓女之资也予以征敛,可见时局之严峻。终至李自成率军攻克京城,总共掠夺了装满十七座银库之多的银两才离开。

当时的政治弊端与民风颓靡至此,甲申(公元1644年)、乙酉(公元1645年)年间发生的巨变,即使未深入探究,亦能洞若观火,预见到其必然性。

蒋臣奏行钞法

崇祯癸未年(公元1643年)六月,皇帝于中左门召见桐城籍的诸生蒋臣。蒋臣就钞法提出见解:关于财政开支的规定,应将银、钱、钞三者并用,规定以九钱七分兑换一两的比率,让百姓用钱银购买钞票。若民间不予使用,视为违法行为。如此不出五年,天下流通的金银财宝将尽数归于朝廷内府。对此,给事中马嘉植上疏表示异议,予以争辩。

捣钱造钞

自古以来,京师市场上的交易价格是纹银一两可兑换铜钱六百文,其兑换比例仅在少许与二十文之间浮动。自崇祯帝即位以来,银钱比价逐渐升高。至崇祯十六年(公元1643年),一两纹银竟可购得铜钱两千文,夏秋之际甚至高达两千数百文。朝廷询问钱价剧增的原因,得知大量私铸钱币混入流通所致,于是特任命九名御史,分驻京城九门,专司监督整治此事,在街道上摆设钱桌,若发现私钱,一文则鞭笞,二文则流放,三文则发配边疆,四文及以上则处以死刑。同时规定纹银一两只能兑换六百文铜钱,超出一文同样处斩。又设置石臼铁杵,一旦发现私钱,无需熔炼,立即捣碎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
其他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穿成反派他后妈

子书猫猫